第九百四十三章:发展海军
推荐阅读:重回1982小渔村、从水猴子开始成神、从箭术开始修行、重生了,回到小县城当豪门、柯南之我不是蛇精病、人族镇守使、我的模拟长生路、南锦锦作品、逆天邪神、模拟成真,我曾俯视万古岁月?、
既然说大明此后要参与世界的政治格局,在如今这个大航海时代下,势必就要大力发展水师。
在天启九年元日后,朱由校开始重视大明水师的战斗力。
在元日举行的大朝会中,做出了一个对未来影响较大的改动。
内阁决定将每年一千万两投入到军器司的费用削减三百万两,这三百万两本该用作研究火器的军费,全都被拨给了各地水师。
这还只是第一年,在第二年,应该还会增加水师的军费。
大明对水师的重视,很快引起了周边国家的注意,但他们只能看着,毕竟现在朱由校手里的大明,不缺钱。
话说回来,大明水师已经多年未曾经过较大的变动。
在仁宣之后,水师便再没得到过任何皇帝的青睐,就算是在天启一朝的头十年,朱由校也因为应付边疆的战事而没有顾得上。
在这十年里,大明的水师只有过两次重大的变动。
其一,天启二年,朱由校启用了袁可立作为登莱巡抚,并且每年拨给登莱水师二百万两白银作为军费,任其自由发展。
其二,扩编福建水师,以应对逐渐恶化的沿海形势。但是主要对手也不是西方的舰队,而是那些经常骚扰大明海疆的海寇。
除此以外,接下来的数年里,大明水师没有任何变动。
这次定下发展水师的基调以后,整个天下才知道,大明是真的要开始重视发展航海了。
大航海时代,一个国家能否有话语权,很大程度上决定其海军力量是否强大,很不幸,现在的大明除了登莱水师,全国上下没有第二支拿得出手的海军舰队。
而且就算是登莱水师,现在的主力战船,也不过是在天启六年更换的三桅炮船,而此时的西方,大量的国家已经开始组建战列舰的舰队。
发展海军力量,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而海军力量,主要便是依靠战船和火炮的战斗能力。提到战船,就必须要知道,现下全国规模最大的造船厂是清江督造船厂。
在朱由校眼里,清江督造船厂可不仅仅只是单纯的一个船厂这么简单。
清江督造船上的总厂在今淮安市中心有名的清江闸一带,位于淮安府山阳、清河二县之间的运河沿岸,因濒临淮水,故以“清江“命名。
除此以外,清江督造船厂下又设京卫、卫河、中都、直隶四个大厂,以及八十余个分厂。
它的厂区沿运河绵延伸展,总长达二十余里,可见其规模之宏大。
此前,福建水师曾经历过一次大规模的扩编,在一个月之内,就完成了近千艘以沙船、苍山船为主的战船制造。
之所以能有如此强的动员力,正是要归功于清江督造船厂,但是想要发展海军,仅仅一个能制造内河漕船的清江船厂是根本不够的。
众所周知,朱棣当政后的一大壮举,是派遣郑和七下西洋。
郑和率领麾下数以百计的大型海船,出去转了一拳,就建立起永乐一朝在东南亚范围内的海洋霸权。
而这些进水极深的大型海船,清江督造船厂是根本造不出来的,起初分别在南京龙江宝船厂及福州长乐船厂建造。
朱棣及郑和相继去世后,下西洋行动中止,海船需求量大减。
谷/span因此,龙江宝船、长乐海船的业务逐渐萎缩,取代其造船业中心地位的,便是专造内河漕船的淮安清江督造船厂。
现在看来,清江督造船厂,天启三年时一个月造浅海战船近千艘的战绩已经很令人震惊。
但是谁能想到,永乐年的龙江、长乐两大造船厂,曾创下三个月造战船近万艘的奇迹!
当年造船需要大量木材,船厂本应就地取材,如洪武年间,供应辽东粮饷仍实行海运,除南京龙江船厂造一部分外,大多数海船由木材主要产地湖北、四川修造。
永乐年间的漕船船厂规划,却放弃“群商四会,百木交集“的长江重要口岸芜湖和仪真,反而选在远离原材料产地的清江,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来永乐初年,江南民间征纳的粮饷,都是先经运河集中送到淮安常盈仓,再由“漕军“转运北上。
淮安地处大运河与淮水交汇处,南接长江,东近大海,为“江淮之要津,漕渠之喉吻“,对明朝的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所以,朱棣的船厂选址有更高层次的战略考虑,木材采办之远近,反成次要因素。
当然,淮安的漕运造船业中心地位,并非是在一开始就确立的。
永乐年间,朝廷曾分别在淮安及山东运河城市临清兴建清江、长乐、龙江三船厂。
在当时,清江船厂负责制造南京、湖广、江浙等南方地区的内河漕船,长乐、龙江船厂则分别负责制造用作海运的遮洋船,以及郑和船队的大型海船。
后来经过近百年风雨辗转,随着下西洋行动的终止,长乐、龙江管理日渐松散,造船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发生厂家中途拆旧船充数,或卖船卷款而逃的荒唐事。
直到嘉靖三年,经工部尚书上奏廷议,决定裁撤长乐和龙江两大船厂,将其下属所剩的十八个分厂完全并入清江船厂,与清江原来辖下的京卫、中都、直隶三大厂并列。
这,便是如今这个规模极大的清江督造船厂的由来。
也是在嘉靖一朝以后,大明彻底放弃远洋海船的建造,全部的战船都选取内河漕船,水师力量也开始停滞不前。
清江督造船厂一跃成为唯一的国营漕运造船厂,其他地方造船厂,虽仍归属地管理,但计料修造,都要受清江督造总厂监管指导。
天启初年,朱由校信任权阉魏忠贤为首的阉党,以酷吏取代只会纸上谈兵的东林诸党。
作为全国最大且唯一的国营漕运造船厂,清江督造船厂自然为阉党所重视。
早在天启二年,魏忠贤便派遣心腹太监前往清江任提督,东厂厂役也在清江督造船厂各地的分厂坐班。
阉党插手以后,漕运制度日渐完善稳定。
到天启九年春,工部上奏,额定天下各地水师战船,船数总计一万一千七百余艘,漕军在十二万人上下。
这其中以内河漕船为多,仅登莱水师有成建制的远洋船队,便是在登莱造船厂建造的三桅炮船约五百余艘。
这一万多艘战船,便是大明全部的海军力量,由清江船厂监制统辖的船只便有六千八百余艘,接近总额六成!
根据魏忠贤上奏称,在天启三年至天启九年这六年间,由于东厂的监管,清江督造船厂的战船质量有明显提升,每年实造船只数量大体稳定,年均五百艘上下。
这就是现在大明航海业的全部实力。
在天启九年元日后,朱由校开始重视大明水师的战斗力。
在元日举行的大朝会中,做出了一个对未来影响较大的改动。
内阁决定将每年一千万两投入到军器司的费用削减三百万两,这三百万两本该用作研究火器的军费,全都被拨给了各地水师。
这还只是第一年,在第二年,应该还会增加水师的军费。
大明对水师的重视,很快引起了周边国家的注意,但他们只能看着,毕竟现在朱由校手里的大明,不缺钱。
话说回来,大明水师已经多年未曾经过较大的变动。
在仁宣之后,水师便再没得到过任何皇帝的青睐,就算是在天启一朝的头十年,朱由校也因为应付边疆的战事而没有顾得上。
在这十年里,大明的水师只有过两次重大的变动。
其一,天启二年,朱由校启用了袁可立作为登莱巡抚,并且每年拨给登莱水师二百万两白银作为军费,任其自由发展。
其二,扩编福建水师,以应对逐渐恶化的沿海形势。但是主要对手也不是西方的舰队,而是那些经常骚扰大明海疆的海寇。
除此以外,接下来的数年里,大明水师没有任何变动。
这次定下发展水师的基调以后,整个天下才知道,大明是真的要开始重视发展航海了。
大航海时代,一个国家能否有话语权,很大程度上决定其海军力量是否强大,很不幸,现在的大明除了登莱水师,全国上下没有第二支拿得出手的海军舰队。
而且就算是登莱水师,现在的主力战船,也不过是在天启六年更换的三桅炮船,而此时的西方,大量的国家已经开始组建战列舰的舰队。
发展海军力量,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而海军力量,主要便是依靠战船和火炮的战斗能力。提到战船,就必须要知道,现下全国规模最大的造船厂是清江督造船厂。
在朱由校眼里,清江督造船厂可不仅仅只是单纯的一个船厂这么简单。
清江督造船上的总厂在今淮安市中心有名的清江闸一带,位于淮安府山阳、清河二县之间的运河沿岸,因濒临淮水,故以“清江“命名。
除此以外,清江督造船厂下又设京卫、卫河、中都、直隶四个大厂,以及八十余个分厂。
它的厂区沿运河绵延伸展,总长达二十余里,可见其规模之宏大。
此前,福建水师曾经历过一次大规模的扩编,在一个月之内,就完成了近千艘以沙船、苍山船为主的战船制造。
之所以能有如此强的动员力,正是要归功于清江督造船厂,但是想要发展海军,仅仅一个能制造内河漕船的清江船厂是根本不够的。
众所周知,朱棣当政后的一大壮举,是派遣郑和七下西洋。
郑和率领麾下数以百计的大型海船,出去转了一拳,就建立起永乐一朝在东南亚范围内的海洋霸权。
而这些进水极深的大型海船,清江督造船厂是根本造不出来的,起初分别在南京龙江宝船厂及福州长乐船厂建造。
朱棣及郑和相继去世后,下西洋行动中止,海船需求量大减。
谷/span因此,龙江宝船、长乐海船的业务逐渐萎缩,取代其造船业中心地位的,便是专造内河漕船的淮安清江督造船厂。
现在看来,清江督造船厂,天启三年时一个月造浅海战船近千艘的战绩已经很令人震惊。
但是谁能想到,永乐年的龙江、长乐两大造船厂,曾创下三个月造战船近万艘的奇迹!
当年造船需要大量木材,船厂本应就地取材,如洪武年间,供应辽东粮饷仍实行海运,除南京龙江船厂造一部分外,大多数海船由木材主要产地湖北、四川修造。
永乐年间的漕船船厂规划,却放弃“群商四会,百木交集“的长江重要口岸芜湖和仪真,反而选在远离原材料产地的清江,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来永乐初年,江南民间征纳的粮饷,都是先经运河集中送到淮安常盈仓,再由“漕军“转运北上。
淮安地处大运河与淮水交汇处,南接长江,东近大海,为“江淮之要津,漕渠之喉吻“,对明朝的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所以,朱棣的船厂选址有更高层次的战略考虑,木材采办之远近,反成次要因素。
当然,淮安的漕运造船业中心地位,并非是在一开始就确立的。
永乐年间,朝廷曾分别在淮安及山东运河城市临清兴建清江、长乐、龙江三船厂。
在当时,清江船厂负责制造南京、湖广、江浙等南方地区的内河漕船,长乐、龙江船厂则分别负责制造用作海运的遮洋船,以及郑和船队的大型海船。
后来经过近百年风雨辗转,随着下西洋行动的终止,长乐、龙江管理日渐松散,造船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发生厂家中途拆旧船充数,或卖船卷款而逃的荒唐事。
直到嘉靖三年,经工部尚书上奏廷议,决定裁撤长乐和龙江两大船厂,将其下属所剩的十八个分厂完全并入清江船厂,与清江原来辖下的京卫、中都、直隶三大厂并列。
这,便是如今这个规模极大的清江督造船厂的由来。
也是在嘉靖一朝以后,大明彻底放弃远洋海船的建造,全部的战船都选取内河漕船,水师力量也开始停滞不前。
清江督造船厂一跃成为唯一的国营漕运造船厂,其他地方造船厂,虽仍归属地管理,但计料修造,都要受清江督造总厂监管指导。
天启初年,朱由校信任权阉魏忠贤为首的阉党,以酷吏取代只会纸上谈兵的东林诸党。
作为全国最大且唯一的国营漕运造船厂,清江督造船厂自然为阉党所重视。
早在天启二年,魏忠贤便派遣心腹太监前往清江任提督,东厂厂役也在清江督造船厂各地的分厂坐班。
阉党插手以后,漕运制度日渐完善稳定。
到天启九年春,工部上奏,额定天下各地水师战船,船数总计一万一千七百余艘,漕军在十二万人上下。
这其中以内河漕船为多,仅登莱水师有成建制的远洋船队,便是在登莱造船厂建造的三桅炮船约五百余艘。
这一万多艘战船,便是大明全部的海军力量,由清江船厂监制统辖的船只便有六千八百余艘,接近总额六成!
根据魏忠贤上奏称,在天启三年至天启九年这六年间,由于东厂的监管,清江督造船厂的战船质量有明显提升,每年实造船只数量大体稳定,年均五百艘上下。
这就是现在大明航海业的全部实力。
本文网址:http://www.jsnu.net/xs/0/793/94878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jsnu.net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