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家国天下
推荐阅读:重回1982小渔村、从水猴子开始成神、从箭术开始修行、重生了,回到小县城当豪门、柯南之我不是蛇精病、人族镇守使、我的模拟长生路、南锦锦作品、逆天邪神、模拟成真,我曾俯视万古岁月?、
如果您使用第三方小说APP或各种浏览器插件打开此网站可能导致内容显示乱序,请稍后尝试使用主流浏览器访问此网站,感谢您的支持
第376章家国天下
回县衙后,就看见自家父皇背着手面朝行刑的方向在发呆,朱标走到这儿都能听到那边的惨叫以及百姓们惊叹恐慌的声音,看来腰斩对他们的刺激也颇大。
朱元璋突然说道:“看热闹的人可多?”
朱标行礼后回答道:“多的很,而且越来越多了,害怕是害怕,但都想看看热闹。”
“刘英如何?”
朱标想了想回答说:“刘英也算聪明人,并无任何怨言,只是听说昨夜很晚才安寝。”
朱元璋悠然一叹:“好啊,聪明点好啊,人贵在有自知之明,这对刘家好对咱朱家也好,往后能安守富贵就更好了。”
朱标附和道:“定能如父皇所愿。”
朱标站在庭院内也回头朝那个方向看了一眼,然后就跟着朱元璋进了屋内,如此吵杂的声音才小了许多,朱元璋落座后说道:“凤阳知府上奏朝廷,说是迁民耕种非常热情,临山的上山开荒,临湖的围湖稻田,只是如今不知是应该鼓励还是抑制,请求朝廷给个章程,这涉及咱的老家,中书省不敢随意处理,就又送到咱这了。”
朱标眉头一挑,没想到凤阳这么快就饱和了,不过也在情理之中,毕竟自开国后就一直往里迁移百姓,加上那些被判去开荒的大量官吏,如今凤阳能耕种的土地确实被开发的差不多了。
不过仔细的想一想,迁民大概倒不是因为现有的土地不够耕种,毕竟人口还是稀疏,大概还是因为初到异乡没有安全感,只想着多耕种,以求能够在凤阳安家落户。
毕竟凤阳迁民是朱标亲自安置的,当初他规划好的开荒面积,就足够保证每户再生五六个孩子也能够温饱,更别说那计划早就超预计的完成了。
朱标又接过奏章确定不是因为有人大规模兼并迁民土地后才开口说道:“儿臣的意思是应该让凤阳官府加以抑制,不惜代价的开荒从短期看虽然能增加不少耕地,但如此大规模的开垦山林并非好事,何况围湖稻田不利水利循环,一旦影响了淮河,那可就是大麻烦了。”
朱元璋倒是没想到这些,他还想着百姓如此辛勤耕耘是大好事,还准备让地方官府加以鼓励呢,不过他也清楚自己儿子在这一方面的见识非凡,何况凤阳帝乡在他心里可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又皱眉思考了起来。
朱标见状又加以劝说,保护自然环境这在华夏是一种早已潜移默化的传统,毕竟我们就是崇尚天人合一,但毕竟只是一种情怀,对朝廷来说百姓耕种大于一切。
但是破坏自然的代价却是实实在在的,朱标可是知道未来会传出来的那句花鼓词“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虽然不知道这是迁民唱出来的还是凤阳父老乡亲唱出来的,但是此谣对朱元璋的讽刺却是十分明确的,朱标自然不愿意看此词在今世再出现扎了自己父皇的心。
当初他迁民的时候就仔细思考过了,为何凤阳未来会落得十年倒有九年荒的境地,首先凤阳多丘陵,地贫瘠,常有荒灾,说原本是个好地方那是放屁。
而自己父皇对家乡确实爱的深沉,开国后最先修缮的驿路就是南京直达凤阳的,整整修了二十站,所谓想要富先修路,凤阳有了能直达京城的大道,其中意义不言而喻。
之后的迁民更是没有什么问题,凤阳百姓经乱世灾年四散奔逃,绝大多数都已经死在了外面,单靠剩下的那些想要重建凤阳那是不可能的,迁民落户恢复民生利于凤阳。
之后更是派遣两位开国侯爵督导修缮凤阳水利,其他各种有利民生的措施也经过李善长杨宪等人的筹划一件件落实。
就前段时间朱标跟随自己父皇回乡祭祀皇陵所见,凤阳远比他为吴王世子祭祖时候所见的富庶繁华,原本荒芜人烟的地方如今百姓稠密,州府县城内也是商贾如云酒肆林立,一派的兴旺发达之象。
那时候他就好奇,凤阳是如何破败的,不过现在是看出来些端倪,大量山林被无计划的开垦,大规模的阻断河流围湖稻田,持续的水土流失定然会影响淮河下游的生态环境,这些若是放在其余地方也就罢了,毕竟环境有自愈能力。
只是凤阳这个地方本就环境颇为恶劣,如此之下自然就更失去了抵抗灾荒的能力,当然了这些也不至于导致十年九荒,但若是再加上洪泽湖呢?
朱标这时候已经把凤阳知府的奏报翻到了最后,凤阳同知提议为了以防洪灾之时洪泽湖决堤淹没帝乡祖陵,在太平时节就对洪泽湖开堤进行泄洪。
洪泽湖是什么地方,那可是后世国内的五大淡水湖之一,宽广无比蓄水巨大,洪泽湖大堤更是始建于东汉建安五年,此后历朝历代都加以修缮。
没想到如今竟然有人提议主动开堤歇水,朱标都想下令杀了提此的官员,而且看朱元璋的意思,是有些意动了,毕竟祖陵同时也代表了朱家的气运龙脉,老朱不信什么和尚道士,但是对这玄而又玄的东西还是信的。
朱标差不多已经猜到了历史上凤阳为何如此灾荒不断,洪泽湖一但被掘,河水倾泻奔涌而下,下游的百姓必然是家宅田亩具毁,河道猛然经受如此流量的冲刷也定然是遭到破坏,其后续影响更是方方面面的。
如此再加上被过度开垦的秃山荒山,以及因围湖稻田导致的湖泊淤塞河道拥堵,淮河定然是要水患频频,一旦天降大雨,那平地上自然是成了水泽河国,百姓耕种的田亩自然是没有能留存的。
而水患之后,因为山林被过度开垦,自然也是留不住水的,一旦第二年不降雨,那么水患之后的干旱之灾就有可能发生了,这也就是凤阳十年倒有九年荒的大概原因了。
朱标也不得不承认,如果朱元璋允许凤阳知府送来的奏报了,那么凤阳十年九荒的锅他确实是要背的,为人君主家国天下事皆在一念之间,不得不三思而行啊。
………………………
第376章家国天下
回县衙后,就看见自家父皇背着手面朝行刑的方向在发呆,朱标走到这儿都能听到那边的惨叫以及百姓们惊叹恐慌的声音,看来腰斩对他们的刺激也颇大。
朱元璋突然说道:“看热闹的人可多?”
朱标行礼后回答道:“多的很,而且越来越多了,害怕是害怕,但都想看看热闹。”
“刘英如何?”
朱标想了想回答说:“刘英也算聪明人,并无任何怨言,只是听说昨夜很晚才安寝。”
朱元璋悠然一叹:“好啊,聪明点好啊,人贵在有自知之明,这对刘家好对咱朱家也好,往后能安守富贵就更好了。”
朱标附和道:“定能如父皇所愿。”
朱标站在庭院内也回头朝那个方向看了一眼,然后就跟着朱元璋进了屋内,如此吵杂的声音才小了许多,朱元璋落座后说道:“凤阳知府上奏朝廷,说是迁民耕种非常热情,临山的上山开荒,临湖的围湖稻田,只是如今不知是应该鼓励还是抑制,请求朝廷给个章程,这涉及咱的老家,中书省不敢随意处理,就又送到咱这了。”
朱标眉头一挑,没想到凤阳这么快就饱和了,不过也在情理之中,毕竟自开国后就一直往里迁移百姓,加上那些被判去开荒的大量官吏,如今凤阳能耕种的土地确实被开发的差不多了。
不过仔细的想一想,迁民大概倒不是因为现有的土地不够耕种,毕竟人口还是稀疏,大概还是因为初到异乡没有安全感,只想着多耕种,以求能够在凤阳安家落户。
毕竟凤阳迁民是朱标亲自安置的,当初他规划好的开荒面积,就足够保证每户再生五六个孩子也能够温饱,更别说那计划早就超预计的完成了。
朱标又接过奏章确定不是因为有人大规模兼并迁民土地后才开口说道:“儿臣的意思是应该让凤阳官府加以抑制,不惜代价的开荒从短期看虽然能增加不少耕地,但如此大规模的开垦山林并非好事,何况围湖稻田不利水利循环,一旦影响了淮河,那可就是大麻烦了。”
朱元璋倒是没想到这些,他还想着百姓如此辛勤耕耘是大好事,还准备让地方官府加以鼓励呢,不过他也清楚自己儿子在这一方面的见识非凡,何况凤阳帝乡在他心里可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又皱眉思考了起来。
朱标见状又加以劝说,保护自然环境这在华夏是一种早已潜移默化的传统,毕竟我们就是崇尚天人合一,但毕竟只是一种情怀,对朝廷来说百姓耕种大于一切。
但是破坏自然的代价却是实实在在的,朱标可是知道未来会传出来的那句花鼓词“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虽然不知道这是迁民唱出来的还是凤阳父老乡亲唱出来的,但是此谣对朱元璋的讽刺却是十分明确的,朱标自然不愿意看此词在今世再出现扎了自己父皇的心。
当初他迁民的时候就仔细思考过了,为何凤阳未来会落得十年倒有九年荒的境地,首先凤阳多丘陵,地贫瘠,常有荒灾,说原本是个好地方那是放屁。
而自己父皇对家乡确实爱的深沉,开国后最先修缮的驿路就是南京直达凤阳的,整整修了二十站,所谓想要富先修路,凤阳有了能直达京城的大道,其中意义不言而喻。
之后的迁民更是没有什么问题,凤阳百姓经乱世灾年四散奔逃,绝大多数都已经死在了外面,单靠剩下的那些想要重建凤阳那是不可能的,迁民落户恢复民生利于凤阳。
之后更是派遣两位开国侯爵督导修缮凤阳水利,其他各种有利民生的措施也经过李善长杨宪等人的筹划一件件落实。
就前段时间朱标跟随自己父皇回乡祭祀皇陵所见,凤阳远比他为吴王世子祭祖时候所见的富庶繁华,原本荒芜人烟的地方如今百姓稠密,州府县城内也是商贾如云酒肆林立,一派的兴旺发达之象。
那时候他就好奇,凤阳是如何破败的,不过现在是看出来些端倪,大量山林被无计划的开垦,大规模的阻断河流围湖稻田,持续的水土流失定然会影响淮河下游的生态环境,这些若是放在其余地方也就罢了,毕竟环境有自愈能力。
只是凤阳这个地方本就环境颇为恶劣,如此之下自然就更失去了抵抗灾荒的能力,当然了这些也不至于导致十年九荒,但若是再加上洪泽湖呢?
朱标这时候已经把凤阳知府的奏报翻到了最后,凤阳同知提议为了以防洪灾之时洪泽湖决堤淹没帝乡祖陵,在太平时节就对洪泽湖开堤进行泄洪。
洪泽湖是什么地方,那可是后世国内的五大淡水湖之一,宽广无比蓄水巨大,洪泽湖大堤更是始建于东汉建安五年,此后历朝历代都加以修缮。
没想到如今竟然有人提议主动开堤歇水,朱标都想下令杀了提此的官员,而且看朱元璋的意思,是有些意动了,毕竟祖陵同时也代表了朱家的气运龙脉,老朱不信什么和尚道士,但是对这玄而又玄的东西还是信的。
朱标差不多已经猜到了历史上凤阳为何如此灾荒不断,洪泽湖一但被掘,河水倾泻奔涌而下,下游的百姓必然是家宅田亩具毁,河道猛然经受如此流量的冲刷也定然是遭到破坏,其后续影响更是方方面面的。
如此再加上被过度开垦的秃山荒山,以及因围湖稻田导致的湖泊淤塞河道拥堵,淮河定然是要水患频频,一旦天降大雨,那平地上自然是成了水泽河国,百姓耕种的田亩自然是没有能留存的。
而水患之后,因为山林被过度开垦,自然也是留不住水的,一旦第二年不降雨,那么水患之后的干旱之灾就有可能发生了,这也就是凤阳十年倒有九年荒的大概原因了。
朱标也不得不承认,如果朱元璋允许凤阳知府送来的奏报了,那么凤阳十年九荒的锅他确实是要背的,为人君主家国天下事皆在一念之间,不得不三思而行啊。
………………………
本文网址:http://www.jsnu.net/xs/0/910/100880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jsnu.net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