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 妥善安排
推荐阅读:重回1982小渔村、从水猴子开始成神、从箭术开始修行、重生了,回到小县城当豪门、柯南之我不是蛇精病、人族镇守使、我的模拟长生路、南锦锦作品、逆天邪神、模拟成真,我曾俯视万古岁月?、
第517章妥善安排
可以预见,等王禑上位后,成功打败了辛旽的世家大族将会进一步的夺回因为辛旽政策而失去的土地田庄奴仆,如此一来本来稍有缓和的社会矛盾将会再次爆发,活不下去的良人贱人们将会仇视高丽贵族以及众多两班大臣们。
那个时候蒋思德以及姚广孝麾下的高丽官员最起码也应该掌握了一些实际权利,如果顺利的话,朱标还将借助李成桂掌握高丽那两万精锐骑兵。
如果一切计划都顺利的话,世家大族到最后就会发现,他们失去了所有部队的指挥权,手中攥紧的只有政权以及数不尽的金银财宝以及虚妄的土地田庄。
高高在上掌握了国内财富以及权势的贵族大人们将会发现,他们竟然无力镇压任何一路造反贱民,他们除了自家的仆从之外谁也指挥不动。
到那个时候世家大族后悔也晚了,有朱标推波助澜,放出王禑乃是辛旽之子的证据,再让汤鼎派遣一波倭寇给他们来一手火上浇油,内忧外患之下,国亡矣,而且还是他们的百姓自己灭的。
朱标要的从不仅仅是高丽王位,那个其实不难,王禑身份有问题,甚至说起来恭愍王王颛就有些名不正言不顺,朱标真有心谋划的话,同高丽世家大族做些政治妥协,他将来与王蕊的儿子身兼朱明血统与王高血统完全有资格继承高丽王位。
但那样做的话,就是送去一个傀儡而已,高丽世家大族的权柄已经越线了,从这次王禑能上位就可以看出,在明德太后等高丽宗室都反对的情况下都能被李仁任强推为高丽王。
可见王权有多么旁落,简直是个笑话了,他与王蕊的孩子虽然不是他的嫡子,但朱标也不愿意他去做人家的提线木偶。
何况既然耗费如此精力占据了高丽,朱标自然是希望他能有所发展好在未来返哺大明,所以必然是要缓和其社会矛盾,将世家大族占据的田亩庄园归还给高丽百姓,并鼓励他们进行商业手工业等事宜。
朱标靠在椅背上同自己父皇说了好一会儿,老朱不可置否,他显然对高丽没有多大的兴趣,他还再听的原因只是想看看儿子的大局观。
对朱元璋这种观念传统的人来说,大明就是世界中心,其余土地皆是蛮夷之地,耗费精力去打下来也无用,就如同蒙元一般,大又治理不了,岂不是跟没有一样?
他们夜深了,该谈的也谈完了,朱标辞别自己父皇回返东宫,而老朱则是懒得动了,直接在谨身殿安寝。
往后月余除了正常上早朝外商讨北方军情外,朱标又迎纳了李家李嫣以及陈家陈韵清,太子后宫这才有了点儿规模,这两个目前看来都挺乖巧。
至于王蕊更是安静,每日除了去给太子妃问安之外,就是在屋内看书写字赏画,最多就是同侍女一起下下棋,对待朱标一如即往的谦卑。
常洛华现在是有子万事足,根本也懒得敲打调理这三个才人,对她们三个还颇为大方,内造的首饰头面都没少赐下,俨然一副合格正妻的作风。
至于两个孩子虽然出了月,但毕竟是冬季,天寒地冻冷风呼啸,老朱与马皇后虽然都想孙儿,不过也不舍得这大冬天来回折腾孩子,所以见的也不多。
尤其是老朱,马皇后隔三差五还能亲自到东宫看望,一手一个逗弄一会儿,而老朱就不好探望了,就如同朱标现在轻易不会入后宫一样,入后宫也会让刘瑾提前清路,让自己父皇的那些妃嫔避让,老朱总不好让自己儿媳退避。
所以老朱想享受天伦之乐,估计也只能等到开春以后才能经常将两个孙儿接到自己身边玩耍了,那时候孩子也就可以现在这般娇弱。
近来朝廷中的大事没有小事却是不少,比如巡查京营的钦差就上奏言“将士居京卫闲暇有以酣饮费赀者,值守侍卫甚至有喝到恍恍惚惚玩忽职守的。”
此言一出看热闹多时的将帅们脸就黑了,恶狠狠的瞪了几眼那个御史之后就苦着脸跪下请罪,官酿的酒水有限,他们这些将帅平常都喝不着多少,下边值守的士卒买的定然是私酿的。
老朱自己其实是极喜欢喝酒的,不过这个时代酿酒需要损耗大批纯粮,元末之时百姓连口粮都吃不起,偏偏商贾们还在大肆酿酒。
所以朱元璋早在打天下的时候就下了禁酒令,一是因为耗费粮食,二是怕将帅们喝酒误事。
刚开始没人胆敢犯老朱的军令,治下的州府也是同样如此,商家世族生怕破家灭门之祸,但时间一久,就有人动心思了,俗话说物以稀为贵。
禁酒令越严格,酒价就越高,一旦酿造所获得的利益可想而知,于是商贾们勾勾搭搭找上了胡大海之子胡三舍,结果那小子也是利欲熏心应下了。
生意越来越红火,自然难逃老朱的法眼,那时候胡大海乃是右翼统军元帅,在军中仅比徐达低一头,李善长等人就劝谏老朱小惩大戒以安在外将帅之心。
其实也没错,胡大海那时候统兵镇守宁越要地,一旦兵变或者投靠陈友谅等势力可就要出大事了,但老朱还是坚持以军法杀了胡三舍以及那些勾搭他的商贾。
如此一来禁酒令就再无人胆敢触犯了,一直到天下将要平定才算松了一些,不过最起码明面上也只有朝廷以及官营的酒楼才能酌情酿造一些酒水。
而从洪武二年起,南方百姓逐渐安定之后,私酿酒水的风气就又兴起了,秋露白、三白酒、神曲酒、饼子酒、白杨皮酒等酒的名声朱标都有所耳闻。
这种事暗地里在如何也无所谓,可一旦被抬到明面上可就不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老朱先是斥责了京营那些勋贵将领们上梁不正下梁歪,杖责了几个,然后又命兵部官员彻查京营。
中书省领悟了皇帝的意思之后又下令各州府郡县严厉打击私酿酒水的工坊,然后再一次重申勤俭为治身之本,奢侈为丧家之源,尔等身位地方主官,耽嗜于酒一醉之费不知其几,以有限之资供无厌之费,岁月滋久岂得不乏?
不过敲打归敲打,私酿酒水这种事情随着南方百姓粮产逐渐富裕必然是越来越的多的,现如今朝廷也不好多管了,估计明年也就顺势解封了。
除此事外,朱标同中书省以及兵部商定了军官军士优给之例,凡军职战没无子弟承袭,而有父母若妻者,给以全俸三年后减半给之,有子弟年幼者亦如之俟袭职给本俸……
大明对军士家属还是颇为优待抚恤的,毕竟乱世之中,这点对凝聚人心稳固士气尤为重要,只不过一直没有落成明文规定,朱标特意落实了下来。
北方战报频传,虽然是据守城池但也速迭儿的攻势也颇为疯狂,根本不在乎伤亡,如此一来那些牧民也给大明带来了颇大的伤亡。
这批伤亡将士将会享受政策,朝廷会责令地方落实到位,朱标也会安排,都说皇权不下乡,这次也是个试验的机会。
而且朱标打算将受伤的将士安排到地方任职,不一定非要在卫所,也不一定非要有什么职权,就是为了看看那些乡绅对朝廷政策的抗拒程度,如此朱标才好有下一步的安排。
其实朱标还有不少打算,只是现如今军制不好轻动,大明东西南北各有隐患,军制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旦军事力量受损,其后引发的问题太过严重,所以朱标只能继续求稳了。
…………………
可以预见,等王禑上位后,成功打败了辛旽的世家大族将会进一步的夺回因为辛旽政策而失去的土地田庄奴仆,如此一来本来稍有缓和的社会矛盾将会再次爆发,活不下去的良人贱人们将会仇视高丽贵族以及众多两班大臣们。
那个时候蒋思德以及姚广孝麾下的高丽官员最起码也应该掌握了一些实际权利,如果顺利的话,朱标还将借助李成桂掌握高丽那两万精锐骑兵。
如果一切计划都顺利的话,世家大族到最后就会发现,他们失去了所有部队的指挥权,手中攥紧的只有政权以及数不尽的金银财宝以及虚妄的土地田庄。
高高在上掌握了国内财富以及权势的贵族大人们将会发现,他们竟然无力镇压任何一路造反贱民,他们除了自家的仆从之外谁也指挥不动。
到那个时候世家大族后悔也晚了,有朱标推波助澜,放出王禑乃是辛旽之子的证据,再让汤鼎派遣一波倭寇给他们来一手火上浇油,内忧外患之下,国亡矣,而且还是他们的百姓自己灭的。
朱标要的从不仅仅是高丽王位,那个其实不难,王禑身份有问题,甚至说起来恭愍王王颛就有些名不正言不顺,朱标真有心谋划的话,同高丽世家大族做些政治妥协,他将来与王蕊的儿子身兼朱明血统与王高血统完全有资格继承高丽王位。
但那样做的话,就是送去一个傀儡而已,高丽世家大族的权柄已经越线了,从这次王禑能上位就可以看出,在明德太后等高丽宗室都反对的情况下都能被李仁任强推为高丽王。
可见王权有多么旁落,简直是个笑话了,他与王蕊的孩子虽然不是他的嫡子,但朱标也不愿意他去做人家的提线木偶。
何况既然耗费如此精力占据了高丽,朱标自然是希望他能有所发展好在未来返哺大明,所以必然是要缓和其社会矛盾,将世家大族占据的田亩庄园归还给高丽百姓,并鼓励他们进行商业手工业等事宜。
朱标靠在椅背上同自己父皇说了好一会儿,老朱不可置否,他显然对高丽没有多大的兴趣,他还再听的原因只是想看看儿子的大局观。
对朱元璋这种观念传统的人来说,大明就是世界中心,其余土地皆是蛮夷之地,耗费精力去打下来也无用,就如同蒙元一般,大又治理不了,岂不是跟没有一样?
他们夜深了,该谈的也谈完了,朱标辞别自己父皇回返东宫,而老朱则是懒得动了,直接在谨身殿安寝。
往后月余除了正常上早朝外商讨北方军情外,朱标又迎纳了李家李嫣以及陈家陈韵清,太子后宫这才有了点儿规模,这两个目前看来都挺乖巧。
至于王蕊更是安静,每日除了去给太子妃问安之外,就是在屋内看书写字赏画,最多就是同侍女一起下下棋,对待朱标一如即往的谦卑。
常洛华现在是有子万事足,根本也懒得敲打调理这三个才人,对她们三个还颇为大方,内造的首饰头面都没少赐下,俨然一副合格正妻的作风。
至于两个孩子虽然出了月,但毕竟是冬季,天寒地冻冷风呼啸,老朱与马皇后虽然都想孙儿,不过也不舍得这大冬天来回折腾孩子,所以见的也不多。
尤其是老朱,马皇后隔三差五还能亲自到东宫看望,一手一个逗弄一会儿,而老朱就不好探望了,就如同朱标现在轻易不会入后宫一样,入后宫也会让刘瑾提前清路,让自己父皇的那些妃嫔避让,老朱总不好让自己儿媳退避。
所以老朱想享受天伦之乐,估计也只能等到开春以后才能经常将两个孙儿接到自己身边玩耍了,那时候孩子也就可以现在这般娇弱。
近来朝廷中的大事没有小事却是不少,比如巡查京营的钦差就上奏言“将士居京卫闲暇有以酣饮费赀者,值守侍卫甚至有喝到恍恍惚惚玩忽职守的。”
此言一出看热闹多时的将帅们脸就黑了,恶狠狠的瞪了几眼那个御史之后就苦着脸跪下请罪,官酿的酒水有限,他们这些将帅平常都喝不着多少,下边值守的士卒买的定然是私酿的。
老朱自己其实是极喜欢喝酒的,不过这个时代酿酒需要损耗大批纯粮,元末之时百姓连口粮都吃不起,偏偏商贾们还在大肆酿酒。
所以朱元璋早在打天下的时候就下了禁酒令,一是因为耗费粮食,二是怕将帅们喝酒误事。
刚开始没人胆敢犯老朱的军令,治下的州府也是同样如此,商家世族生怕破家灭门之祸,但时间一久,就有人动心思了,俗话说物以稀为贵。
禁酒令越严格,酒价就越高,一旦酿造所获得的利益可想而知,于是商贾们勾勾搭搭找上了胡大海之子胡三舍,结果那小子也是利欲熏心应下了。
生意越来越红火,自然难逃老朱的法眼,那时候胡大海乃是右翼统军元帅,在军中仅比徐达低一头,李善长等人就劝谏老朱小惩大戒以安在外将帅之心。
其实也没错,胡大海那时候统兵镇守宁越要地,一旦兵变或者投靠陈友谅等势力可就要出大事了,但老朱还是坚持以军法杀了胡三舍以及那些勾搭他的商贾。
如此一来禁酒令就再无人胆敢触犯了,一直到天下将要平定才算松了一些,不过最起码明面上也只有朝廷以及官营的酒楼才能酌情酿造一些酒水。
而从洪武二年起,南方百姓逐渐安定之后,私酿酒水的风气就又兴起了,秋露白、三白酒、神曲酒、饼子酒、白杨皮酒等酒的名声朱标都有所耳闻。
这种事暗地里在如何也无所谓,可一旦被抬到明面上可就不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老朱先是斥责了京营那些勋贵将领们上梁不正下梁歪,杖责了几个,然后又命兵部官员彻查京营。
中书省领悟了皇帝的意思之后又下令各州府郡县严厉打击私酿酒水的工坊,然后再一次重申勤俭为治身之本,奢侈为丧家之源,尔等身位地方主官,耽嗜于酒一醉之费不知其几,以有限之资供无厌之费,岁月滋久岂得不乏?
不过敲打归敲打,私酿酒水这种事情随着南方百姓粮产逐渐富裕必然是越来越的多的,现如今朝廷也不好多管了,估计明年也就顺势解封了。
除此事外,朱标同中书省以及兵部商定了军官军士优给之例,凡军职战没无子弟承袭,而有父母若妻者,给以全俸三年后减半给之,有子弟年幼者亦如之俟袭职给本俸……
大明对军士家属还是颇为优待抚恤的,毕竟乱世之中,这点对凝聚人心稳固士气尤为重要,只不过一直没有落成明文规定,朱标特意落实了下来。
北方战报频传,虽然是据守城池但也速迭儿的攻势也颇为疯狂,根本不在乎伤亡,如此一来那些牧民也给大明带来了颇大的伤亡。
这批伤亡将士将会享受政策,朝廷会责令地方落实到位,朱标也会安排,都说皇权不下乡,这次也是个试验的机会。
而且朱标打算将受伤的将士安排到地方任职,不一定非要在卫所,也不一定非要有什么职权,就是为了看看那些乡绅对朝廷政策的抗拒程度,如此朱标才好有下一步的安排。
其实朱标还有不少打算,只是现如今军制不好轻动,大明东西南北各有隐患,军制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旦军事力量受损,其后引发的问题太过严重,所以朱标只能继续求稳了。
…………………
本文网址:http://www.jsnu.net/xs/0/910/100894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jsnu.net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